各市州教育(體)局,各高等職業院校:
為推進新時代職業教育信息化高質量發展,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通知》《教育部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服務“三高四新”戰略的意見>》(湘政發〔2021〕5號)、教育部等九部門《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教職成〔2020〕7號)、《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教科信〔2021〕2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省職業教育工作實際,我廳定于2022-2025年實施湖南職業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標



立足新時代湖南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新要求,以提升師生職業能力與信息素養為核心目標,堅持需求引領、應用為王、持續發展、實效至上,實施“互聯網+”固本強基、大國長技、素養提升、數據賦能四大計劃,遴選一批職業教育信息化標桿院校,打造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線上資源品牌,促進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構建與職業教育現代化相適應的信息化體系,營造“互聯網+職業教育”良好氛圍,增強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互聯網+固本強基”計劃
1.推進校園網絡提速增智。充分利用國家公共通信資源,按需擴大學校出口帶寬,提升學校基礎網絡環境建設水平,推進IPv6等新一代網絡技術的規模部署和應用,通過5G、千兆無線局域網等方式實現校園無線高質量全覆蓋,建設支持多種協議的校園物聯網,滿足學校數字校園建設長遠發展需求。
2.完善校園平臺支撐體系。鼓勵學校研制校本數據標準、建設校級數據中心,結合本校基礎與條件,靈活推動校內業務上云,建設開放應用接口體系,構建多元參與的校本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實現系統集成互通、數據融合共享。逐步推進智能教學環境建設,適應不斷發展的交互式教學、虛擬仿真實訓教學、網絡在線教學的需要。
3.保障校園信息安全可控。有序推動數據中心、信息系統和教學辦公終端的國產化改造,建設實名制、可溯源、可信安全的網絡空間,保障師生綠色上網。夯實學校的校園信息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體系,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
(二)加強應用體系建設,實施“互聯網+大國長技”計劃
4.實施數字資源建設行動。契合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技術前沿,認定和建設100個省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對接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要求,認定和建設2000門省級精品在線課程。結合部、省、校級虛擬仿真實訓建設基礎,融合線上虛擬仿真實訓資源,認定和建設100個省級虛擬仿真實訓共享中心,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探索紙質教材的數字化改造,推動教材配套資源和數字教材建設,開發一批可聽、可視、可練、可交互的活頁式教材。
5.實施學生綜合評價行動。利用我省中職公共課普測、高職學生畢業設計抽查、學生技能抽查等現有系統的學生成績基礎數據,結合各類社會企業評價及用人企業評價標準,建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測評中心,推動以企業職業能力需求為導向,優化學校人才培養方式。
6.實施教師線上聯合教研行動。整合共享各類省級以上教育教學與技能大賽、教育教學案例與成果等相關資源,促進教師教學水平與職業能力提升。以各類大賽和項目中涌現的優秀教師、指導專家團隊為基礎,建設一批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實踐共同體,為職業教育師資提供專業研討平臺,為全省職業院校各項信息化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智力支撐。
7.實施線上國際課堂建設行動。加強和擴大職業教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通過AI智能語音技術,探索建設跨越國家與語言障礙的“絲路同聲”國際課堂,并自動形成多語種的教學資源。服務軌道交通、航空動力、工程機械、建筑業、生物種業等湖南優勢產業,探索建設一批多語種國際化教學課程。
(三)推動信息素養提升,實施“互聯網+素養提升”計劃
8.全面提升教師信息應用能力。面向學校管理服務人員和專任教師,分級分類組織開展信息素養培訓。校本培訓年均規模不低于專任教師數量的50%,省級培訓專任教師年均1000人以上。
9.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制定湖南省職業院校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并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完善湖南省職業院校信息素養大賽章程,將信息技術知識、技能、應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識、信息倫理等納入競賽內容,不斷充實競賽題庫。開展形式多樣的信息素養活動,營造爭學信息技術、傳播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的良好氛圍。
(四)推動治理能力提高,實施“互聯網+數據賦能”計劃
10.打造省級職業教育主題數據庫。基于國家和省級職業教育基礎數據,加強省級職業教育信息系統全面整合,打造“覆蓋全省、統一目錄、上下聯動、數據共享”的省級職業教育主題數據庫,實現一數一源和伴隨式數據采集,促進職業教育數據分級分層有效共享,為“互聯網+”職業教育數據賦能提供數據支撐。
11.加強職業教育主題宣傳。結合各職業院校行業辦學特色,認定和建設30個湖湘特色線上數字博物館。建設一批體現行業前景、專業文化、生活應用、場景實操、核心技能的科普導學微視頻系列資源,并對職業院校、中小學校、行業企業、社會大眾全面開放,讓大眾全面了解各行各業,增強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和吸引力,讓職業教育學生了解行業全貌與發展前景,做好職業規劃,增強職業自信,提升學習動力。
12.建設職業教育決策支持服務系統。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建成以加快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決策支持服務系統。依托校本數據中心資源,繪就辦學條件、教師能力、學生發展、社會服務等可視化圖譜,推動學校教育科學決策、精準管理和個性服務,提升學校治理水平和能力。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把職業教育信息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省市縣三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校“主要領導牽頭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責任單位專門抓”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健全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總體設計和制度建設,探索和建立便捷高效的職業教育信息化技術服務支撐機制。省教育廳組建湖南省職業教育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對全省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重要文件、標準規范、重大項目提供咨詢、指導、評估和審核,發揮專家決策咨詢作用,確保各項重點任務落實到位。
(二)保障經費投入。按照“政府主導、分級多渠道投入”的原則,健全完善常態化的職業教育信息化經費保障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團體、信息化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建設,探索購買服務等供給新方式。建立健全經費使用、監管和績效評價體系,保障資金安全、確保合理合規、提高使用效益。
(三)強化督導檢查。制訂職業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指南和評價指標體系,加大對各地各校信息化建設的指導和信息化工作的推進力度,科學評價建設成效。建立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動態監測和第三方評估機制,定期發布評估報告,積極推動質量監測與效果評估的常態化、實時化、數據化。加強評估結果的公布公開和考核運用,形成以評促建促改的機制。
(四)完善服務保障。鼓勵各地各校開展職業教育信息化有關的政策研究、應用研究以及相關標準規范研制,形成一批有理論高度、前瞻視野、實踐指導的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引導和加強主流媒體、新興媒體對我省在推動“互聯網+職業教育”方面的宣傳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