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辦系列說課活動,提升職教師資數字化發展能力
學會緊盯科技前沿,以數字化說課活動為載體,圍繞推動職業教育新版專業目錄落地落實,聚焦制造業技術技能人才缺口,推動專業鏈(群)對接高端制造業、對接先進制造業集群、對接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新技術數字化場景“倒逼”教學改革,著力培養具備數字化發展能力的職教師資,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適應性。自2019年7月5日至2022年6月17日,已連續舉辦19屆“說專業·說課程·說專業群·說教材·說場景”研討會,主題涵蓋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數字技術、高端裝備制造、工業互聯網、智慧農業、微電子等領域,共有來自全國千余所院校的3萬余名一線教師參與,累計50余萬名教師在線學習,直接推動87個專業群、127個專業、200余門課程及數十部教材的數字化轉型,將新技術精準落在專業改造和課堂教學上,在職教戰線引發熱烈反響,為推動職業教育服務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供了廣泛交流和示范引領平臺。
二、開展前沿技術培訓,引領職教師資緊盯科技進步
瞄準強國建設目標,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服務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綠色化發展,學會聯合華為、科大訊飛、海爾集團等行業頭部企業打造前沿技術系列培訓,重點圍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新材料、集成電路、數字經濟等領域,及時將新技術、新產業、新職業等納入培訓內容,自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共舉辦15期前沿培訓,線上線下一萬五千余名教師參訓,開闊教師視野,引領職教師資緊跟科技進步和產業優化升級。課后,整理匯編學員學習體會7萬余字。學會領導分別作題為《科技自立自強:職業教育歷史擔當》《新版職教專業:推進產業數字化教育舉措》《建設智造強國:職業教育服務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綠色化發展》《微電子產業發展:人才培養問題與對策》等學術報告,培養國家緊缺技術技能人才,擔當職業教育服務強國建設的歷史使命。
三、積極建言廣泛呼吁,助力解決職教師資短缺問題
構建適應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國家職教教師教育體系,加快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力強”的工匠之師,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服務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推動戰略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的重要著力點。學會積極推進呼吁“聚焦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建設國家工匠之師培養基地”,針對職業教育教師缺口較大、職業教育教師補充困難、職業學校教師學歷層次不高等問題,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統籌考慮設立國家工匠之師培養基地專項資金、重點在高水平一流大學和領軍行業企業建設一批國家工匠之師培養基地、支持高水平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建設國家工匠之師培養基地等舉措,為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建設制造強國貢獻智庫型學會的智慧和力量。
四、深化產教科融合,服務“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學會與教師工作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聚焦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重點任務,在完善職教師資培養體系、全面提升職業院校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和實訓能力、推動新技術背景下職業教育模式變革和生態重構等8個方面開展深入合作。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教師工作司主辦的國際“雙元制”職業教育專題培訓班、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在線培訓示范班、“開啟新征程:解讀落地新專業”等培訓班中,魯昕會長分別作題為《新經濟、新技術、新融合、新雙元》《新藍圖新技術新專業》《職教新版專業:“十四五”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落地舉措》等學術報告,共有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近兩萬名教育主管部門領導、院校長和創新團隊骨干教師參加了線上線下參加學習。與教師工作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中國電子學會等合作,搭建“青年教師+青年科學家+企業技術專家”雙師型教師人才庫,著力培育“工匠之師”。
2022年7月28日
來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