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榮幸能在這次大會上發言,與大家共同討論和交流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方面的熱點問題。我發言的題目是《數字化時代教師職業能力提升》。
教育數字化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改革舉措,這意味著教育理念的根本性變革,職業院校的教師正在嘗試著通過全過程教學大數據的采集、分析和應用,將傳統經驗性教學向以數據交互、信息評估為主的數字化教育轉變,推動教育和學習活動突破時空局限,助力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從信息化到數字化
在信息化時代,每所職業院校都在業務層面,建設了教務系統、學工系統、人事系統、科研系統等諸多業務系統,將原本人工操作的線下業務流程遷移到線上,提高了管理的精細化程度和效率。在教育教學層面,學校建設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學環境,如智慧教室、虛擬仿真實訓環境等,搭建線上教學平臺、教學資源庫。教師依托這些平臺和資源開展教學,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各業務系統、教師信息化的教學過程、學生信息化的學習過程將產生大量數據。在數字化時代,打破學校各業務系統間的壁壘,對其產生的大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并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相結合,將形成學校的“教育大腦”,使教育教學產生根本性的變革,全面重塑學校的治理模式。
二、數字化時代教師職業能力提升的路徑
下面,介紹一下我們在教師職業能力提升方面所做的探索: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師職業能力智能測評系統”,生成教師數字畫像,以需求為導向精準推送培訓資源。用數字化技術手段賦能教師,助力教師在職業能力方面持續提升。
教師職業能力智能測評系統,充分整合學校各業務系統的數據,包括教務系統、人事管理系統、科研系統、學工系統等,開展全域數據采集、處理和展現,從數據采集到數據治理,再到數據價值挖掘與可視化呈現,讓教師測評工作變得可描述、可對比、可分析、可跟蹤。教師可以根據能力測評結果及教師畫像及時發現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揚長補短,為職業生涯發展做好規劃;學校可以針對崗位發展需求和在崗教師的能力素質現狀定期組織培訓。
智能化測評系統根據教師數字畫像分析得出教師職業發展需求,并向教師精準推送培訓課程,供教師選擇學習,同時收集教師的培訓需求,經過智能建模,篩選、分析、綜合形成適用于教師群體的共性需求,供學校決策者參考,作為開展教師定制化培訓的依據。教師的職業能力培養不再是純粹的經驗判斷,而是建立在科學的數據分析基礎上,為教師的成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數字化時代教師應具備的數字素養
教育數字化轉型涉及整個教育行業,作為職業院校教師也亟須進行數字化升級。歐盟已經發布了關于教育工作者數字素養框架的研究報告,涵蓋專業發展、數字資源、教與學、評估、增強學習者能力、提高學習者數字素養等6個領域的22種能力。但國內關于教師數字化素養的研究還不是很成熟。我們要持續跟進數字化教育技術的發展,深入研究教師數字素養框架,及時更新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并優化更新培訓課程體系,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教師的數字素養,使職業院校教師盡快實現從教學觀念到教學行為、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的數字化轉型。
(張曉蕾,為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
2022年9月20日
來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協會